另一方面,在某些情况下,动物和猪笼草的关系甚至是互利的。这些敏捷的食腐动物对猪笼草的汁液免疫,它们能够迅速进入并捕获虫子吃,或者捞点渣渣。大部分物种适应了生长于类似草原物种的草类种群中。猪笼草属分布于印度北部、澳大利亚,以马来西亚和中国南部、印度尼西亚为多。中国有猪笼草1种,产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的丘陵灌丛中或酸性沼泽边缘。全草入药,有清热利湿,化痰止咳之效,捣烂外敷可治疮痈溃疡红肿,虫咬伤等。
猪笼草——“世界上最奇妙的植物”
猪笼草——“世界上最奇妙的植物”
剑走偏锋的猪笼草
我们人类定下的食物链概念,经常被打破。之前的一篇里讲了一些例子——《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》。
暗狱深渊
而这一次,正如上面这张照片所证明的,两只幼年黄斑蝾螈(Ambystoma maculatum)正在猪笼草(Saracenia sp.)的钟形笼中慢慢被消化掉。
其实,这一切的起点并不那么神秘。就像大多数植物有蜜一样,猪笼草分泌出一种不可抗拒的甜蜜来吸引动物,尤其是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。
产蜜——勾搭“人”来传粉,植物们的常规伎俩在猪笼草这里剑走偏锋了。
产蜜的笼子实际上是猪笼草的特殊叶子,在进化的适应性中,猪笼草用甜蜜将毫无戒心的猎物吸引到它得以成名的陷阱笼口边缘,在那里,想吃蜜的家伙只要一个小小的失误,就会跌落深渊。
这些“想吃蜜却成屁”的猎物不只是虫子,近年来,研究人员发现,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野外生长的猪笼草中,五分之一的“笼”中猎物有蝾螈。脊椎动物体内富含的氮元素让猪笼草获益良多。
氮的获取,还另有蹊径
有趣的是,并非所有冒险靠近“笼口”的家伙都会失足。
各种各样的小生物与捕食性的植物进化出了戏剧性的关系。比如某些腿脚利索的蜘蛛,用丝当作保险绳,藏在笼口内,暗暗嘲笑着昆虫对猪笼草花蜜的渴求——在虫子落入植物牢笼之前,从笼口出现并突袭,偷走本属于猪笼草的猎物。
另一方面,在某些情况下,动物和猪笼草的关系甚至是互利的。比如,在婆罗洲,至少有三种不同种类的猪笼草用粘稠、富含蜜的叶子吸引鼩鼱(qú jīng),它们的笼子是完美的马桶形状,鼩鼱在“马桶”上摇啊摇,边吃蜜,边施肥。
除了鼩鼱,来餐厅方便的还有蝙蝠
还有没蜜的
产蜜是很耗能的,有些猪笼草不乐意费这个劲儿。在婆罗洲的热带低地和附近的马来半岛,猪笼草那绿色、红色、紫色和黑色的小笼子从森林的地面上冒出来,每个笼子都装满了类似“胃液”的致命液体。
这些猪笼草不会产蜜。放弃了勾搭的手段,它们用更被动地的方法获取食物:一个没有盖子的笼子,仿佛漏斗状的大嘴,对任何掉进来的碎屑来者不拒——叶子,傻虫子。猪笼草用酶消化它们。
这些猪笼草连成片,像一张巨大的地毯,于是,笼子里会有大量的可食用垃圾,但是分解死去的动植物是一项缓慢的工作,如果猪笼草被塞得太满,它可能会腐烂。
这时,马来西亚陆地蟹(Geosasarma malayanum)登场了。这些敏捷的食腐动物对猪笼草的汁液免疫,它们能够迅速进入并捕获虫子吃,或者捞点渣渣。
捉迷藏圣地
除了小螃蟹,这片环境中还有大约60种动物,从蚊子到青蛙,也利用猪笼草帮助它们捕捉食物、产卵、孵化幼虫或躲避捕食者。
作为交换,猪笼草可以接收动物留下的粪便作为肥料,这些额外的氮、磷和其他营养物质让它们茁壮成长。
猪笼草长什么样 猪笼草的介绍
1、猪笼草一般为长椭圆形,末端有笼蔓,以便于攀援。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,并带有笼盖。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,花一般为总状花序,少数为圆锥花序,雌雄异株,花小而平淡。
2、大多数猪笼草生活的环境其湿度和温度都较高,并具有明亮的散射光。一般为森林或灌木林的边缘或空地上。少数物种,如苹果猪笼草,其较喜生长于茂密阴暗的森林中。大部分物种适应了生长于类似草原物种的草类种群中。猪笼草生长在偏酸性且低营养的土壤中,通常为泥炭、白沙、砂岩或火山土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