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。大多数昆虫常被人们称为“虫子”,但是许多被人们称为“虫子”的动物却并不都是昆虫。根据这些外部形态特征,特别是足的数目,就不难将昆虫与其他被称为“虫子”的动物区分开来了。昆虫整个身体表面都硬化成体壁,这样包住身体的一层壳被称为“外骨骼”。由于坚硬的外骨骼不会跟着身体一起长大,许多昆虫随着身体的成长必须一次次褪掉它们的外壳。
昆虫有哪些?
昆虫:蝗虫、蝴蝶、蜜蜂、蚱蜢、屎克郎、蚱蜢、蛹、蚕、蝉、蜈蚣、臭虫、飞蛾、毛虫、蚊子、知了、蜻蜓、苍蝇、蟑螂、甲虫、苍蝇、蛐蛐、白蚁、蝎子、蜘蛛、蝈蝈、黄粉虫等。昆虫种类繁多、形态各异,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,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,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了超过50%,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昆虫结构
昆虫的身体分为头、胸、腹三部分。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,翅和足都位于胸部,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,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。一对触角头上生,骨骼包在体外部;一生形态多变化,遍布全球旺家族。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。
昆虫在生物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。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,才能传播花粉。而蜜蜂采集的蜂蜜,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。在非洲、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,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。
昆虫记32种昆虫的特点
1.荒石园:情有独钟的宝地,生命财富2.松毛虫:松树中生活,用尾部鳞片保护卵,出生几周后第一次脱皮,无性别之差,嗅觉迟钝,靠丝带来引路
3.大头黑步甲:装死,阳光下恢复活力
4.绿蝇:分几次产卵,用爪钩行走,捣肉,把肉变成可吸食的糊状物质
5.与寓言相反,蚂蚁是顽强的乞丐,而勤奋的生产者是蝉
6.蝉:四年黑暗中的苦工,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。产卵、孵化、挖土、建穴、出土、蜕皮,一生艰难而快乐
7.螳螂:盛气凌人,饭量、胆量、力量极大,胃能让食物立即溶解
8.天牛:树干里生活三年,没有视觉、听觉、嗅觉,有味觉、触觉,但迟钝
9.萤火虫:捕食惨烈迅速,发光召唤情郎
10.灰蝗虫:蜕变轻易,蜕变的悬挂点不及蝉牢固,蜕变顺序:旧外套裂开、背部拱出、头部拱出、触须拱出、腿部拱出、翅膀展开
11.绿蚱蜢:淡绿色,袭击比自己强壮的庞然大物,吃肉食
12.大孔雀蝶:欧洲最大的蝴蝶,吃老巴旦杏树枝,雌茧大
13.小阔条纹蝶:罕见,又称布带小修士,嗅觉引导
14.象态橡栗象:吃橡栗,榛子,坚果
15.豌豆象:产卵是粗放式,一个豆荚上的卵大大超过可食的豌豆粒的数量,谁占据豌豆中间最好的位置,那么它就生长的最快,其他的就只有死亡
16.菜豆象:卵呈白色,顶多五天就孵化,要老的、硬的豆子
17.金步甲:毛虫的天敌,雄性小,雌性大,雌性会把雄性的内脏掏空。孤独生活,情爱方面快捷利索
18.松树鳃角金龟:在黄昏时求偶,在深夜时交尾,感官灵敏,能通过腹尖摩擦发声,总是在夏至将近时出现
19.意大利蟋蟀:在夜阑人静时歌唱,声音缓慢而动听
20.田野地头的蟋蟀:一次产卵500~600个,但大多被蚂蚁和壁虎吃,吃莴苣叶,用前爪挖掘
21.圣甲虫:是食粪虫中最大,最有名的,用细尖齿挖掘和切割,肠道长
昆虫有哪些?(至少10个)
(1)在空中生活的昆虫:蜜蜂、马蜂、蜻蜓、苍蝇、蚊子、牛虻、蝴蝶等。 (2)在地表生活的昆虫:步行虫(放屁虫)、蟑螂等。 (3)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:蝼蛄、地老虎(夜蛾的幼虫)、蝉的幼虫等。 (4)在水中生活的昆虫:负子蝽、田鳖、龟蝽、划蝽等,鞘翅目的龙虱、水龟虫、蜻蜓、石蛾、蜉蝣等。 (5)寄生性昆虫:跳蚤、虱子等。什么是昆虫?
大多数昆虫常被人们称为“虫子”,但是许多被人们称为“虫子”的动物却并不都是昆虫。例如在石块下、潮湿阴暗的角落里爬行的蜈蚣、马陆,拖着长刺蛰人的蝎子,在屋角拉丝结网的蜘蛛,家中凉席、地毯或花盆上出现的肉眼几乎难以看见的微小的螨虫,藏在土壤中的蚯蚓,寄生在人体中的蛔虫、蛲虫,以及在清清溪水中游动的小虾,还有海边沙滩上的寄居蟹……,它们的体形都不大,常常也被归为“虫子”一类,但它们都不是昆虫!所谓昆虫,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:(一)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,这些环节集合成头、胸、腹三个部分;(二)头部不分节,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,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,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;(三)胸部分为3节,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。胸部是运动的中心,具有3对足,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,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;(四)腹部应该分为11节,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、7节或4节。分节数目虽不相等,但都没有足或翅等附属器官着生。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,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;(五)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,即变态过程。
根据这些外部形态特征,特别是足的数目,就不难将昆虫与其他被称为“虫子”的动物区分开来了。例如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动物,足的数目不是少于就是多于3对,因此它们自然也就不属于昆虫了。
昆虫整个身体表面都硬化成体壁,这样包住身体的一层壳被称为“外骨骼”。这种象盔甲一样的含有几丁质的体壁,结构非常复杂,既坚硬、严密又有弹性,具有不透水、防御和骨骼支撑等功能,保护着里面柔软的身体和重要的内脏器官。由于昆虫的身体是分成一节一节的,每两节之间由柔软、能伸缩的膜相连,这样就可以在外骨骼的保护下,自由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了。由于坚硬的外骨骼不会跟着身体一起长大,许多昆虫随着身体的成长必须一次次褪掉它们的外壳。
许多昆虫的外骨骼往往具有五彩斑斓的色彩,甲虫背部闪耀的金属光泽,蝴蝶翅膀上美丽的图案……这些色彩的产生是因为不同昆虫表面结构的凹凸、沟脊折射光线各有不同,当光照射在上面时即产生折射、反射及干扰,从而形成了各种变幻绚烂的色彩,这种颜色叫结构色或物理色,例如许多昆虫背上美丽的闪光便是由密集的纹路产生的,随着对光线角度的改变,所看到的颜色也变幻为忽紫忽蓝的光泽。有的颜色则是因积累在体壁上一定部位的色素化合物如黑色素、类胡萝卜素、蝶定素等,吸收某种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产生的,叫色素色或化学色,如蝴蝶绚丽多彩的翅色和斑纹。需要注意的是,许多色彩其实是由结构色和色素色共同生成的。
很多昆虫依靠它们身上漂亮的彩衣来吸引异性,繁衍后代。有的昆虫则专门积累某类物质,形成与周围环境一致的外衣颜色,将自己隐藏起来,避免被敌害发现,或示威避敌,形成“保护色”来保护自己。对有的种类来说,表面的色素沉着还可以防止紫外线的的害,使内部柔软的身体不受侵害。